毕业论文是本科专业教育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认真组织指导撰写毕业论文,认真组织进行正规而又严肃的论文答辩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为加强对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指导,保证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根据《37000cm威尼斯2016届毕业论文工作安排》的要求,对我系2012级、专升本2014级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答辩机构设置
(一)毕业论文答辩领导小组
组长:哈红光
副组长:张哲华、李向武
成员:陈平、李继平、刘子富、王刚、陈玉平
(二)毕业论文答辩小组
第一组:陈 平(组长):邓雪玲、陈蕾、周凡雅、彭方圆(兼秘书)
第二组:李向武(组长):周纯漪、赵雨恒、鲁克伟、蔡婷婷 (兼秘书)
第三组:李继平(组长):陈小红、刘燕、員旭、冯琳(兼秘书)
第四组:张哲华(组长):胡卫卫、姜国波、钱莉、王欢(兼秘书)
第五组:王 刚(组长):王琼、孙卫斌、胡青松、焦育玲(兼秘书)
第六组:刘子富(组长):向晓萍、向艳丽、李莉、覃春晖(兼秘书)
第七组:冀文辉(组长):杜 恒、胡明督、高亮、桂红梅(兼秘书)
第八组:朱蕾 (组长):哈红光、梁艺凡、阮绪珊、赵龙(兼秘书)
日语组:陈玉平(组长):张琴芳、肖雯、王庚、雷娟红、梁维、沙薇(兼秘书)
二、答辩进程安排
1.答辩准备工作:5月3日,召开毕业论文导师会议,说明答辩的注意事项。(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 答辩时间与地点:1)第一批答辩时间:5月14、15日(周六、日)
2)第二批答辩时间:5月21、22日(周六、日)
3)答辩地点:由答辩秘书安排落实,并提前通知答辩组教师及学生。
3. 交叉评阅时间:1)第一批:5月6日前完成交叉评阅;
2)第二批:5月20日前完成交叉评阅。
4. 分组答辩:
1)分组答辩由各答辩组组长负责实施。
2)答辩秘书负责指导学生整理答辩过程中的所有材料,三天内送交系办存档。
3)答辩结束后,各答辩小组秘书在三日内将毕业论文成绩“综合评定成绩”交教学秘书。
5.答辩须知:
1)答辩前,由指导教师复核正文(Introduction 到Conclusion)的字数是否达到5000字(不是字符),字数不够者,不得参加答辩。
2)答辩前,学生必须向答辩组提交“复制比检测报告”(复制比不得超过20%),不提交者,不得参加答辩。
3)未经过交叉评阅的论文,不得参加答辩。
6.补答辩时间:5月28-29日(星期六、日)。
三、答辩程序
答辩学生可通过PPT形式汇报,具体要求如下:
1.自我介绍:包括姓名、专业。
2.答辩人陈述
主要内容包括:
(1)论文标题。
(2)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发展情况。
(3)陈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包括主要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参阅资料、研究方法。
(4)论文创新之处。这部分为重要内容。
(5)结论、价值和展望:陈述研究结论和理论价值,以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6)自我评价。答辩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7)汇报时间:10分钟之内。
3.提问与答辩:答辩小组成员主要质询与论文题目密切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本文应阐述清楚而实际展开不够或阐述得不清楚的问题。答辩人可以与答辩教师就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
4.总结:答辩组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对论文提出修改建议。
5.答辩经过与成绩:主持人决定答辩是否通过,并当场告知答辩人;答辩小组评议后,确定论文答辩成绩及档次(五级制)。
四、答辩规则
1.答辩必须由答辩者本人直接回答,他人不得代答;
2.对基本问题必须做出正面回答;
3.对自由提问问题,如果答辩者认为与论题无关,可不予回答;若与论题直接有关,必须做出回答,提问者对回答予以认可,方可通过;答辩中,如出现离题太远的问题,主持人有权制止,终止提问或答辩;
4.答辩中如出现争执问题,由主持人或主持人指定答辩小组某成员负责解释,并由主持人进行裁定;
5.各答辩组导师指导的学生答辩,应集中安排在一起,答辩时,导师本人采取“回避制度”。
6.答辩中未尽事宜,由答辩小组根据具体问题,做出裁定或处理。对答辩结果争议较大的问题,提交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领导小组决议。
37000cm威尼斯
2016年4月20日